创建进程
父进程创建子进程需要用到fork()函数。调用 fork 时,系统将创建一个与当前进程相同的新进程。通常将原有的进程称为父进程,把新创建的进程称为子进程。子进程是父进程的一个拷贝,子进程获得同父进程相同的数据,但是同父进程使用不同的数据段和堆栈段。子进程从父进程继承大多数的属性,但是也修改一些属性,下表对比了父子进程间的属性差异:
继承属性 | 差异 |
---|---|
uid,gid,euid,egid | 进程 ID |
进程组 ID | 父进程 ID |
SESSION ID | 子进程运行时间记录 |
所打开文件及文件的偏移量 | 父进程对文件的锁定 |
控制终端 | |
设置用户 ID 和 设置组 ID 标记位 | |
根目录与当前目录 | |
文件默认创建的权限掩码 | |
可访问的内存区段 | |
环境变量及其它资源分配 |
fork调用的一个奇妙之处就是它仅仅被调用一次,却能够返回两次,在父进程中调用一次,在父进程和子进程中各返回一次。它可能有三种不同的返回值:
1)在父进程中,fork返回新创建子进程的进程ID;
2)在子进程中,fork返回0;
3)如果出现错误,fork返回一个负值;
1 |
|
运行结果是:
1 | i am the child process, my process id is 5574 |
在语句fpid=fork()之前,只有一个进程在执行这段代码,但在这条语句之后,就变成两个进程在执行了,这两个进程的几乎完全相同,将要执行的下一条语句都是if(fpid<0)……
在fork函数执行完毕后,如果创建新进程成功,则出现两个进程,一个是子进程,一个是父进程。在子进程中,fork函数返回0,在父进程中,fork返回新创建子进程的进程ID。我们可以通过fork返回的值来判断当前进程是子进程还是父进程。
引用一位网友的话来解释fpid的值为什么在父子进程中不同。“其实就相当于链表,进程形成了链表,父进程的fpid(p 意味point)指向子进程的进程id, 因为子进程没有子进程,所以其fpid为0.
fork出错可能有两种原因:
1)当前的进程数已经达到了系统规定的上限,这时errno的值被设置为EAGAIN。
2)系统内存不足,这时errno的值被设置为ENOMEM。
创建新进程成功后,系统中出现两个基本完全相同的进程,这两个进程执行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,哪个进程先执行要看系统的进程调度策略。
每个进程都有一个独特(互不相同)的进程标识符(process ID),可以通过getpid()函数获得,还有一个记录父进程pid的变量,可以通过getppid()函数获得变量的值。
fork执行完毕后,出现两个进程。
有人说两个进程的内容完全一样啊,怎么打印的结果不一样啊,那是因为判断条件的原因,上面列举的只是进程的代码和指令,还有变量啊。
执行完fork后,进程1的变量为count=0,fpid!=0(父进程)。进程2的变量为count=0,fpid=0(子进程),这两个进程的变量都是独立的,存在不同的地址中,不是共用的,这点要注意。可以说,我们就是通过fpid来识别和操作父子进程的。
还有人可能疑惑为什么不是从#include处开始复制代码的,这是因为fork是把进程当前的情况拷贝一份,执行fork时,进程已经执行完了int count=0;fork只拷贝下一个要执行的代码到新的进程。
fork进阶知识
1 |
|
1 | 运行结果是: |
这份代码比较有意思,我们来认真分析一下:
第一步:在父进程中,指令执行到for循环中,i=0,接着执行fork,fork执行完后,系统中出现两个进程,分别是p3224和p3225(后面我都用pxxxx表示进程id为xxxx的进程)。可以看到父进程p3224的父进程是p2043,子进程p3225的父进程正好是p3224。我们用一个链表来表示这个关系:
p2043->p3224->p3225
第一次fork后,p3224(父进程)的变量为i=0,fpid=3225(fork函数在父进程中返向子进程id),代码内容为:
1 | for(i=0;i<2;i++){ |
p3225(子进程)的变量为i=0,fpid=0(fork函数在子进程中返回0),代码内容为:
1 | for(i=0;i<2;i++){ |
所以打印出结果:
1 | 0 parent 2043 3224 3225 |
第二步:假设父进程p3224先执行,当进入下一个循环时,i=1,接着执行fork,系统中又新增一个进程p3226,对于此时的父进程,p2043->p3224(当前进程)->p3226(被创建的子进程)。
对于子进程p3225,执行完第一次循环后,i=1,接着执行fork,系统中新增一个进程p3227,对于此进程,p3224->p3225(当前进程)->p3227(被创建的子进程)。从输出可以看到p3225原来是p3224的子进程,现在变成p3227的父进程。父子是相对的,这个大家应该容易理解。只要当前进程执行了fork,该进程就变成了父进程了,就打印出了parent。
所以打印出结果是:
1 | 1 parent 2043 3224 3226 |
第三步:第二步创建了两个进程p3226,p3227,这两个进程执行完printf函数后就结束了,因为这两个进程无法进入第三次循环,无法fork,该执行return 0;了,其他进程也是如此。
以下是p3226,p3227打印出的结果:
1 | 1 child 1 3227 0 |
细心的读者可能注意到p3226,p3227的父进程难道不该是p3224和p3225吗,怎么会是1呢?这里得讲到进程的创建和死亡的过程,在p3224和p3225执行完第二个循环后,main函数就该退出了,也即进程该死亡了,因为它已经做完所有事情了。p3224和p3225死亡后,p3226,p3227就没有父进程了,这在操作系统是不被允许的,所以p3226,p3227的父进程就被置为p1了,p1是永远不会死亡的,至于为什么,这里先不介绍,留到“三、fork高阶知识”讲。
fork高阶知识
1 |
|
它的执行结果是:
1 | father |
这里就不做详细解释了,只做一个大概的分析。
1 | for i=0 1 2 |
其中每一行分别代表一个进程的运行打印结果。
总结一下规律,对于这种N次循环的情况,执行printf函数的次数为2*(1+2+4+……+2N-1)次,创建的子进程数为1+2+4+……+2N-1个。数学推理见http://202.117.3.13/wordpress/?p=81
同时,大家如果想测一下一个程序中到底创建了几个子进程,最好的方法就是调用printf函数打印该进程的pid,也即调用printf(“%d/n”,getpid());或者通过printf(“+/n”);来判断产生了几个进程。有人想通过调用printf(“+”);来统计创建了几个进程,这是不妥当的。具体原因我来分析。
老规矩,大家看一下下面的代码:
1 |
|
执行结果如下:
fork!
I am the parent process, my process id is 3361
I am the child process, my process id is 3362
如果把语句printf(“fork!/n”);注释掉,执行printf(“fork!”);
则新的程序的执行结果是:
fork!I am the parent process, my process id is 3298
fork!I am the child process, my process id is 3299
程序的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一个/n回车符号,为什么结果会相差这么大呢?
这就跟printf的缓冲机制有关了,printf某些内容时,操作系统仅仅是把该内容放到了stdout的缓冲队列里了,并没有实际的写到屏幕上。但是,只要看到有/n 则会立即刷新stdout,因此就马上能够打印了。
运行了printf(“fork!”)后,“fork!”仅仅被放到了缓冲里,程序运行到fork时缓冲里面的“fork!” 被子进程复制过去了。因此在子进程度stdout缓冲里面就也有了fork! 。所以,你最终看到的会是fork! 被printf了2次!!!!
而运行printf(“fork! /n”)后,“fork!”被立即打印到了屏幕上,之后fork到的子进程里的stdout缓冲里不会有fork! 内容。因此你看到的结果会是fork! 被printf了1次!!!!
所以说printf(“+”);不能正确地反应进程的数量。
大家看了这么多可能有点疲倦吧,不过我还得贴最后一份代码来进一步分析fork函数。
信号量
linux的信号量机制
对于与信号量操作有关的接口,Linux下主要提供了以下几个函数,值得注意的是,在Linux下的C接口中,这些函数的操作对象都是信号量值组,也就是一个信号量值的链表
在Linux系统中,使用信号量通常分为以下4个步骤:
① 创建信号量或获得在系统中已存在的信号量,此时需要调用 semget() 函数。不同进程通过使用同一个信号量键值来获得同一个信号量。
② 初始化信号量,此时使用 semctl() 函数的SETVAL操作。当使用二维信号量时,通常将信号量初始化为1。
③ 进行信号量的PV操作,此时,调用 semop()函数。这一步是实现进程间的同步和互斥的核心工作部分。
④ 如果不需要信号量,则从系统中删除它,此时使用semctl()函数的 IPC_RMID操作。需要注意的是,在程序中不应该出现对已经被删除的信号量的操作。
1、semget()函数
它的作用是创建一个新信号量或取得一个已有信号量,原型为:
1 | int semget(key_t key, int num_sems, int sem_flags); |
第一个参数key是整数值(唯一非零),不相关的进程可以通过它访问一个信号量,它代表程序可能要使用的某个资源,程序对所有信号量的访问都是间接的,程序先通过调用semget()函数并提供一个键,再由系统生成一个相应的信号标识符(semget()函数的返回值),只有semget()函数才直接使用信号量键,所有其他的信号量函数使用由semget()函数返回的信号量标识符。如果多个程序使用相同的key值,key将负责协调工作。
第二个参数num_sems指定需要的信号量数目,它的值几乎总是1。
第三个参数sem_flags是一组标志,当想要当信号量不存在时创建一个新的信号量,可以和值IPC_CREAT做按位或操作。设置了IPC_CREAT标志后,即使给出的键是一个已有信号量的键,也不会产生错误。而IPC_CREAT | IPC_EXCL则可以创建一个新的,唯一的信号量,如果信号量已存在,返回一个错误。
semget()函数成功返回一个相应信号标识符(非零),失败返回-1.
2、semop()函数
它的作用是改变信号量的值,原型为:
1 | int semop(int sem_id, struct sembuf *sops, size_t num_sem_ops); |
sem_id是由semget()返回的信号量标识符。
sops是指向信号量操作数组。
sembuf结构的定义如下:
1 | struct sembuf{ |
sem_flg 参数:
该参数可设置为 IPC_NOWAIT 或 SEM_UNDO 两种状态。只有将 sem_flg 指定为 SEM_UNDO 标志后,semadj (所指定信号量针对调用进程的调整值)才会更新。 此外,如果此操作指定SEM_UNDO,系统更新过程中会撤消此信号灯的计数(semadj)。此操作可以随时进行—它永远不会强制等待的过程。调用进程必须有改变信号量集的权限。
sem_flg公认的标志是 IPC_NOWAIT 和 SEM_UNDO。如果操作指定SEM_UNDO,当该进程终止时它将会自动撤消。
num_sem_ops表示的是操作数组sops中的操作个数,通常取值1。
semop函数成功返回信号量标识符,失败返回-1。
该函数所做的对于信号量的操作都是原子操作,即整个行为是一个整体,是不可打断的。所有操作是否可以立即执行取决于在个人sem_flg领域的IPC_NOWAIT标志的存在。
semop函数操作中的sem_op(+1或者-1)是基于semctl函数对信号量初始化的值的基础上的。例如semctl函数将信号量初始化为100,sem_op(+1)就是100+1。由此看出信号量初始化是很有必要的。
3、semctl()函数
该函数用来直接控制信号量信息,它的原型为:
1 | int semctl(int sem_id, int sem_num, int command, ...); |
函数的第一个参数 semid 为信号量集的标识符;
函数的第二个参数sem_num则是表示即将要进行操作的信号量的编号,即信号量集合的索引值,其中第一个信号量的索引值为0。
函数的第3个参数command代表将要在集合上执行的命令,其取值含义如下,通常用特定的宏代替:
IPC_STAT:获取某个信号量集合的semid_ds结构,并将其储存在semun联合体的buf参数所指的地址之中
IPC_SET:设置某个集合的semid_ds结构的ipc_perm成员的值,该命令所取的值是从semun联合体的buf参数中取到的
IPC_RMID:从内核删除该信号量集合
GETALL:用于获取集合中所有信号量的值,整数值存放在无符号短整数的一个数组中,该数组有联合体的array成员所指定
GETNCNT:返回当前正在等待资源的进程的数目
GETPID:返回最后一次执行PV操作(semop函数调用)的进程的PID
GETVAL:返回集合中某个信号量的值
GETZCNT:返回正在等待资源利用率达到百分之百的进程的数目
SETALL:把集合中所有信号量的值,设置为联合体的array成员所包含的对应值
SETVAL:将集合中单个信号量的值设置为联合体的val成员的值
command通常是下面两个值中的其中一个
SETVAL:用来把信号量初始化为一个已知的值。ps :这个值通过union semun中的val成员设置,其作用是在信号量第一次使用前对它进行设置。
IPC_RMID:用于删除一个已经无需继续使用的信号量标识符。
对于该函数,只有当command取某些特定的值的时候,才会使用到第4个参数,第4个参数它通常是一个union semum结构,定义如下:
1 | union semun{ |
对于第4个参数arg,
当执行SETVAL命令时用到这个成员,他用于指定要把信号量设置成什么值,涉及成员:val
在命令IPC_STAT/IPC_SET中使用,它代表内核中所使用内部信号量数据结构的一个复制 ,涉及成员:buf
在命令GETALL/SETALL命令中使用时,他代表指向整数值一个数组的指针,在设置或获取集合中所有信号量的值的过程中,将会用到该数组,涉及成员:array
例子:
github上的OS2例题。
共享内存
参考下文: